摄于泰伯庙
2500多年前,伍子胥相土尝水、象天法地,建造了阖闾大城,自此阊门就成了苏州城崛起、吴国称霸的永久性见证。阊门片区历史遗存丰富、文化底蕴深厚,而位于阊门内下塘街250号的泰伯庙,作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始祖泰伯的庙宇,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永兴二年。
泰伯,吴国第一代君主,东吴文化的宗祖。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公亶父,兄弟三人,泰伯排行老大。因父传位于季历以及其子姬昌,泰伯和弟弟仲雍避让,迁居江东,建立句吴。泰伯让王位于贤者而自己避世于吴地的美德为后人所颂扬,“三让天下”典故便由来于此。后世为颂扬其“三让天下”的美德,以及纪念他为江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,修建了泰伯庙,又名至德祠。
与阊门大街的热闹不同,泰伯庙清净平和,颇有“闹中取静”之意。泰伯庙的主体建筑包括“至德坊”、仪门、至德殿等,泰伯庙前的一座花岗石牌坊,便是“至德坊”。过了石牌坊就到了仪门,题匾“三吴首祠”,点明了这里是奉祀吴国先祖的祠堂。
泰伯庙最早在阊门外建立,五代后梁乾化四年吴越王为避兵乱把庙移建至现下位置。庙内藏有周朝青铜,泰伯生平传记,吴国历史典籍以及康熙乾隆二帝御笔亲书等。坊间传闻,乾隆历次下江南必祭苏州泰伯庙,可见它的地位。
几千年来,泰伯所凝聚的至德文化和开放包容、和而不同的城市精神,早已深深融入苏州人的血脉中。而泰伯庙这座奉祀吴地始祖的庙宇,也将被一代代保护与传承下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